近日,通用技術中國醫藥投資建立的內蒙古通用中藥有限公司在央視《新聞聯播》出鏡,中藥材趁鮮加工車間、種植基地精彩亮相!7月25日,央視《新聞聯播》欄目推出的系列報道【銘記歷史 緬懷先烈】介紹了內蒙古武川縣曾是大青山抗日游擊根據地的核心區域,通過發展特色產業實現革命老區舊貌換新顏。報道中提到,武川縣發揮當地黃芪等中藥材種植優勢,推廣滴灌等精細化管理措施,拓展精深加工,推動黃芪產業全鏈條升級。目前,全縣黃芪種植面積約3萬畝,產值突破1億元。
通用技術集團黨組認真履行政治責任和社會責任,按照黨中央的統一部署和國務院扶貧辦安排,自2012年起,定點幫扶內蒙古呼和浩特市武川縣和烏蘭察布市商都縣,累計直接投入幫扶資金2.5億元,先后選派15名掛職干部,在產業幫扶、醫療幫扶、教育幫扶等領域實施了一批有影響力的項目,為定點幫扶縣打贏脫貧攻堅戰、接續推進鄉村振興提供有力支持,已經連續6年獲得中央單位定點幫扶工作“好”的評價。
武川縣是國內公認的中藥材黃芪之鄉,屬于中藥材黃芪道地產區,所產黃芪素有“正北芪”之稱。定點幫扶武川縣以來,通用技術集團結合自身醫藥產業優勢和武川道地藥材優勢,大力推進中藥材產業幫扶工作,在藥材種植、產業鏈延伸、品牌培育、聚合資源上下功夫,累計投入幫扶資金10432萬元,帶動全縣中藥材種植面積達3.9萬畝,農村合作社合作農戶287戶,全縣1912位藥農生活質量水平大幅提升,藥食同源產品企業年產值逾3億元。
突出特色精選產業方向
武川縣位于內蒙古自治區中部,大青山北麓,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獨特的自然條件孕育了豐富的野生中蒙藥材,其中武川黃芪久負盛名。集團在謀劃產業幫扶工作規劃時,把當地資源和產業優勢緊密結合,充分發揮中藥種植、加工、倉儲、貿易的全產業鏈優勢,聚焦武川黃芪、黃芩等道地藥材,幫助武川縣打造中藥材特色產業,實現主營業務與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有機結合。
聚焦種植夯實產業基礎
針對武川縣中藥材產業基礎薄弱的情況,集團以“自主種植+合作種植+訂單種植”相結合的方式帶動中藥材種植基地建設,培育道地藥材產業帶,推動武川中藥材產業實現快速有序發展。
加工賦能注入產業動力
2018年,由集團所屬中國醫藥在武川注冊成立了當地首家集種植、產地初加工、銷售為一體的中藥飲片生產企業——內蒙古通用中藥有限公司,并于2019年取得藥品生產GMP證書,2022年獲批黃芪藥食同源試點生產企業。2024年,內蒙通用中藥有限公司從得勝溝鄉搬遷至金三角產業園,廠房進一步改造升級,加工鏈條進一步拓展,藥材就地加工能力進一步提升。
科技助力優化產業能效
2024年援建中蒙藥材科技小院,引入內蒙古醫科大學和內蒙古大學的科研團隊從事病害防治、標準化種植,引領產業科學規范發展。
2025年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五年過渡期的最后一年?。為統籌做好過渡期后的各項幫扶工作,集團定點幫扶工作領導小組制定印發了《通用技術集團深化鄉村振興幫扶工作三年規劃(2025-2027年)》,以產業幫扶為重點,以民生改善為根本,聚焦中藥材產業、醫療、教育三大領域重點發力,實施“幫扶工作機制強化、中蒙藥材產業提質、醫療教育民生雙優”三項工程,力爭三年內實現“機制長效合理、成效可感可及、品牌深入人心”的總體目標。
此外,通用技術集團還深入實施醫療幫扶和教育幫扶。2021年以來,累計投入超3000萬元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深入實施“通用健康行”活動,打通基層百姓看病就醫“最后一公里”,通過結對共建、人才共育、健康共享推動縣醫院逐步實現“小病不出鄉、大病有支撐”。設立“通用技術獎學金”“通用技術教育發展基金”,分別與兩縣職業教育學校聯合開設康養專業定向培養康養護理技術人才,打造“百個黨支部幫扶百名留守兒童”幫扶品牌,援建“兩園兩校”(通用幼兒園、通用二幼、通用小學、通用中學)和200個智慧教室,形成全方位的教育幫扶模式。